首页>>书讯与书评

找寻文明融通之道 构建人类普惠新文明 —— 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探索《文明通鉴丛书》陆续出版

来源:饶宗颐文化研究院 作者:饶宗颐文化研究院 时间:2021-10-24 09:42

由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组织编纂、刘洪一主编的《文明通鉴丛书》第一辑,近期于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
 
《文明通鉴丛书》旨在以文明整体观,展开对不同文明体系、文明形态和文明要素的比较通鉴,找寻人类文明的融通之道,集合人类文明的优质要素,以人类的共同智慧来回应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共同挑战。《丛书》描绘了构建人类共通共享共惠新文明形态的愿景蓝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指向作出理论阐发,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项重要理论探索。
 
《丛书》分辑出版,第一辑收录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已故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中外文化钩沉》,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学术顾问、法兰西学士院院士、世界著名汉学家汪德迈教授《中国文化探微》,饶宗颐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世界著名哲学家成中英教授《中西哲学论》,著名法国哲学家高宣扬教授《德法哲学交流史》,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创院院长刘洪一教授《犹太文化要义》(修订本)等著作五种。其中,饶宗颐《中外文化钩沉》、成中英《中西哲学论》、刘洪一《犹太文化要义》(修订本)等三种已经上架,汪德迈《中国文化演探微》、高宣扬《德法哲学交流史》等两种预计年内出版。
 
作品简介
 
《中外文化钩沉》
编辑推荐
作为汉学宗师、旷世奇才,饶宗颐与钱钟书并称“南饶北钱”。饶公这部《中外文化钩沉》涉及从中西方上古的文化交流到宋明时期的南洋探险,借助出土文物与古代文献展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打破了学界对中外交流史的固有认知。本书内含大量难得一见的文物图片,让读者近距离感知先民的璀璨文化与几近淹没的丝路历史。本书是饶宗颐先生2018年故后第一本在内地出版的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选录20余篇饶宗颐先生有关中外文化交流史论述的代表性论文,研究主题包括我国古代陶符与闪族字母之关系、殷代黄金及有关问题、中国与波斯和大秦的早期交通、古代香药之路、海道丝路等,较全面地反映了饶宗颐先生有关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饶宗颐(1917-2018),字选堂,号固庵,生于广东潮州;中国现当代著名人文学者,历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及伟伦讲座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社长、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外籍院士;曾获香港大学、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山东大学等七十余所高校荣誉博士学位。
 
《中西哲学论》

 
编辑推荐
本书是成中英先生深入解说中西哲学,展望中西哲学和文化未来发展前景的学术著作。全书内涵丰富,行文流畅、语言生动。透过全书的论述,成先生指出,文化间双向的交流互动才能促进当前在全球意识观照下的文化多元化发展。
 

内容简介
 
《中西哲学论》汇集了成中英先生在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本体诠释学以及本体诠释学与21世纪中西哲学发展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本书深刻反思了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意义与价值,探讨了如何能使不同文化在双向交流中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又能在相互交流中增进了解和友谊,推动世界文化多元性的繁荣发展。
 
作者简介
 
成中英,1935年生于南京,祖籍湖北阳新县,著名学者;现任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历任台湾大学、北京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与讲座教授;先后创办国际中国哲学会、国际易经学会、国际儒学联合会;已出版《易学本体论》、《成中英文集》等30余部学术著作。
 
《犹太文化要义》(修订本)

 
编辑推荐
犹太民族有着悠远的文化传统和非凡的历史命运,在几千年流散世界的漫长过程中,制造并呈现了人类历史上至为奇特、复杂的文化史实。刘洪一先生在书中指出,犹太文明作为一种不断运动的生活方式,其变革、实践的复杂性、未定性都是一般理论设定所不能完全解决的,作为文化的创造与样本,犹太文化有其特殊的内涵要义和参考价值。该书2004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后多次印刷,此次为修订本再版。
内容简介
 
《犹太文化要义》(修订本)以文化综观视野和科际整合方法,对犹太文化沿革中具有典型、关键意义的史实、要素加以梳理辨析,特别是对犹太文化的流程与结构、犹太人的思想方式与生存机智、文化母本与现实表征、宗教精神与审美文化等重要范畴进行了系统地阐释,从而对犹太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要义、犹太文化对一般文化规则的浓缩与呈现、犹太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样本意义等重要命题,做出了理论界说。
作者简介
 
刘洪一,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马工程重大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文化哲学、比较文化、犹太文化等。
 
疑问解答

 
问:《丛书》为何要面对找寻人类文明的融通之道这一重大理论问题?
 
答:当下的信息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冲击和改变,无论广度、深度还是不确定性及其风险,都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临界状态。人类几千年延展演化下来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关系方式、心性状况、价值体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在世界中的位置等等,几乎同时出现了重大动摇和改变。一个突出的历史吊诡呈显在世界面前:一方面是以几何等级加速飞奔的科技车轮,另一方面则是停滞不前甚至徘徊倒退的人性心智,以及分崩离析的思想偏执和价值背离——两个轮子的失衡致使世界和人类生活随时处于偏斜、失序的可能。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生物技术、信息与数字技术等的突飞猛进,随着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的附庸化、符号化、条码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而人的主体性、人文性和自由意志被快速剥夺。人类一边享用现代文明的丰裕飨宴,一边面临着根本性的生命戕害,这似乎不幸地昭示着人类文明的确面临着一种“绝对性毁灭的危险”。

 
 
问:《丛书》对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文明通鉴提出哪些可行性方案呢?
 
答:首先要以文明整体观对人类不同文明及文明要素进行一种贯通镜鉴,包括对人类文明的不同体系、阶段、形态和价值的贯通镜鉴;其次要以思维整合与科际贯通的方法论,突破思维方式与学科理论的边界,对人类不同文明形态的内涵与特质进行全方位、无界限的贯通比照;其三是求同存异的通鉴策略,充分尊重不同文明的差异化传统,寻找和建立不同文明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其四是集合不同文明要素的实现路径,以文化互化、文化采借、文化融合等方式,集合融会异质文明的优质要素;其五是明晰构建人类普惠新文明的通鉴目标,把构建一种适应现时代要求、全人类共通共享共惠的文明新体系作为这也是文明通鉴的目标指向。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还必须找到文明通鉴的机枢与钤键,厘清和发掘构建人类普惠新文明的机理机制与逻辑工具。在这里,不同文明体系下的思想通约至关重要。
 
 
问:《丛书》对找寻人类文明融通之道,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哪些重要理论探索呢?
 
答:基于《丛书》编纂而全新提出“人类普惠新文明”概念,就是强调在尊重文明差异的前提下,以文明通鉴与思想通约为路径,消融异质文明间的精神藩篱和价值抵牾,建立人类最大文明公约数,构建全人类共通共享共惠的新文明形态,从而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指向作出了明晰的理论阐发。可以说,“人类普惠新文明”是“创造的综合”,是人类共同命运前行的根本指向。从这里看,《文明通鉴丛书》是从整体上在创造中的综合,是对 “找寻人类文明融通之道,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理论深化。同时,《丛书》的汇编也超越了文化、历史、哲学、汉学等人文学科分类的局限,打破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屏障,真正运用“全方位、无界限的贯通比照”追问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融通之道”的根本问题。
 
 
问:如何完整的了解整套《文明通鉴丛书》的意义呢?
 
答:请阅读《文明通鉴丛书》总序言——刘洪一:《构建人类普惠新文明》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lXvCZyvS0kinH9ioKSa0pw
提取码: 8wjg
 


滚动新闻/Rolling news
推荐专题/Recommend special
学者访谈/Interview    更多>>
  • 周大新、谢赫访谈录:文学翻译是译者

    近日,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会员、埃及汉学家谢赫最新翻译的阿拉伯语版《21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