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在亚非国家的翻译与传播学术研讨会暨CCTSS亚非语言专委会成立仪式
为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中国文化在亚非国家的翻译与传播,12月15日,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暨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中国文化在亚非国家的翻译与传播学术研讨会暨CCTSS亚非语言专委会成立仪式”。
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北京)将于7月6日正式开班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北京)将于7月5日至7月25日在北京举办。
通知 | 中国时政话语外译高级研修班即将开幕
为加强对多语种外译人才的培养,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话语体系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提升我国时政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翻译协会定于7月30日至8月1日推出第一期中国时政话语外译高级研修班。欢迎报名参加。
38位青年汉学家:我们毕业啦!
7月2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北京)圆满结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结业仪式。来自34个国家的38位青年汉学家出席结业仪式,活动由中国文化译研网国家工程负责人徐宝锋教授主持。
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SFATD) 成果之《欢乐颂》《我们结婚吧》 等作
近年来,中埃影视行业交流日益密切,中国出口的影视作品陆续在埃及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播映,一些反映家庭日常生活以及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正剧尤其受到埃及观众的欢迎 ,中国人在生活中展示出的家庭和生活观念以及勤劳、真诚、热情的精神内核让不少埃及观众产生共鸣。
17国31位青年汉学家9月杭城追寻当代中国“脚步” ——2019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
9月6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总协调,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工商大学联合承办的2019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杭州班开班仪式在杭州举行。
- ·浦安迪:透过评注理解中国古代思想
- ·三位知名外国汉学家:中国取得的成
- ·德国汉学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看
- ·剑桥大学汉学研究的见证人——访英
- ·从晏子到麦家,英国汉学家米欧敏如
- ·宇文所安:必须质问是否真的存在一
- ·阿尔巴尼亚著名汉学家伊利亚兹·斯
浦安迪(Andrew H. Plaks),194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73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荣休...
相比于多数外国人,汉学家对新中国成立70年后的巨大发展有着更敏锐的观察与更深刻的体会——他们熟悉中国的语言与文化...
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已经提出了这种双赢的思想。从农耕社会来看,其中包含着一种成功的逻辑:如果一方邀请另一方进行农...
鲁惟一(MichaelLoewe,1922—),英国著名汉学家、秦汉史专家、剑桥大学荣休教授。他先后就读于剑桥珀斯中学、牛津大学莫...
米欧敏(Olivia Anna Rovsing Milburn,1976— ),英国汉学家、翻译家、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汉语教授。她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剑桥...
当前最著名的前现代文学研究学者宇文所安,现任哈佛大学James Bryant Conant大学讲座教授,历经四十多年的教职,于2018年暑假...
阿尔巴尼亚著名汉学家伊利亚兹·斯巴修是在地拉那的阿尔巴尼亚—中国文化协会,老先生谦和善谈、儒雅大方。早在上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