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早期来华传教士研究
欧洲早期来华传教士研究

On the Early European Missionaries coming to China.
近年来,随着汉学研究的迅速发展,欧洲早期来华传教士的研究成为早期海外汉学确立期的一个重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热切关注,对该期传教士的多维度研究正在积极展开之中。有籍于此,于2009年9月26日,由北京语言大学汉学研究所、斯洛文尼亚文化与教育协会、卢布尔雅那大学亚非系联合举办了一次题为“早期欧洲来华传教士与汉学研究”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斯洛文尼亚、葡萄牙、美国、日本、波兰、澳门及国内各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近7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的此次会议。该日上午,会议举行了精彩的揭幕仪式,北京语言大学汉学研究所所长黄卓越教授主持了仪式。斯洛文尼亚驻华大使Marja Adanja女士、斯洛文尼亚文化与教育协会前会长Peter Tomaz Dobrila先生、中国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邹爱莲女士分别致辞,预祝会议的圆满成功。随后,会上播放了欧盟项目组专为本次会议制作的传教士来华的DVD 片花。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两大议题进行:一是有关斯洛文尼亚传教士刘松龄以及波兰、克罗地亚等东欧早期来华传教士的专题讨论; 二是对欧洲诸国赴华传教士在华经历的研究,广泛涉及传教士活动的多个方面,并探讨了传教士与汉学之间的关系。
- 上一篇:多元视野下的中国文学思想
- 下一篇:国际满学研究
- ·意大利汉学家毕罗—— “我对汉字和
- ·浦安迪:透过评注理解中国古代思想
- ·三位知名外国汉学家:中国取得的成
- ·德国汉学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看
- ·剑桥大学汉学研究的见证人——访英
- ·从晏子到麦家,英国汉学家米欧敏如
- ·宇文所安:必须质问是否真的存在一
如果只闻其声,人们可能意识不到毕罗是外国人,他的普通话标准流畅,还夹杂着些许儿话音。他的名字“毕罗”则取自《庄...
浦安迪(Andrew H. Plaks),194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73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荣休...
相比于多数外国人,汉学家对新中国成立70年后的巨大发展有着更敏锐的观察与更深刻的体会——他们熟悉中国的语言与文化...
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已经提出了这种双赢的思想。从农耕社会来看,其中包含着一种成功的逻辑:如果一方邀请另一方进行农...
鲁惟一(MichaelLoewe,1922—),英国著名汉学家、秦汉史专家、剑桥大学荣休教授。他先后就读于剑桥珀斯中学、牛津大学莫...
米欧敏(Olivia Anna Rovsing Milburn,1976— ),英国汉学家、翻译家、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汉语教授。她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剑桥...
当前最著名的前现代文学研究学者宇文所安,现任哈佛大学James Bryant Conant大学讲座教授,历经四十多年的教职,于2018年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