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心态·精神——如何与汉学家对话
如何做到以平常心看待不同的汉学家,平等相处,既不是“大人”,也不是“鬼子”,值得我们警惕
白乐桑:汉学给人感觉是形而上的好奇”
“我学中文用的教材是您编写的。”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敬佩地告诉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白乐桑不仅引领法国的汉学,其造诣还饮誉全球,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他被推举为副会长。前不久,记者在北京两次采访他。
滚动新闻/Rolling news
·《中国丛报》早期的“书评”专栏 ——1
·早期乌克兰汉学的确立与发展(19~20世纪初
·视野·心态·精神——如何与汉学家对话
·白乐桑:汉学给人感觉是形而上的好奇”
·哈佛大学女教授田晓菲:《金瓶梅》充满了
·[美]葛浩文: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
·关于中国早期文献的一个假设
·美国汉学家:20世纪,邓小平对世界影响最
·谁是汉学家心中下一个中国诺奖作家?
·历经200年的法国汉学,该如何延续昔日荣光
·国族主义与政治符号
·Alexandre Stroev:Comment la France des Lumières
·Chinese Philosophy’s Hybrid Identity
·汉学家施舟人:中国文化的传播是一种全球
·“一带一路”倡议传承古丝路精神——访德
·青年汉学家群已崛起,讲中国故事能力仍弱
·宇文所安:诱惑及其来源
·汉学家看古代中国逻辑的特殊性
·晚清西方来华汉学家的汉字观
·英国汉学六百年——以英国汉学的发展看中
·《中国丛报》早期的“书评”专栏 ——1
·早期乌克兰汉学的确立与发展(19~20世纪初
·视野·心态·精神——如何与汉学家对话
·白乐桑:汉学给人感觉是形而上的好奇”
·哈佛大学女教授田晓菲:《金瓶梅》充满了
·[美]葛浩文: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
·关于中国早期文献的一个假设
·美国汉学家:20世纪,邓小平对世界影响最
·谁是汉学家心中下一个中国诺奖作家?
·历经200年的法国汉学,该如何延续昔日荣光
·国族主义与政治符号
·Alexandre Stroev:Comment la France des Lumières
·Chinese Philosophy’s Hybrid Identity
·汉学家施舟人:中国文化的传播是一种全球
·“一带一路”倡议传承古丝路精神——访德
·青年汉学家群已崛起,讲中国故事能力仍弱
·宇文所安:诱惑及其来源
·汉学家看古代中国逻辑的特殊性
·晚清西方来华汉学家的汉字观
·英国汉学六百年——以英国汉学的发展看中
学者访谈/Interview 更多>>
- ·翁鸿鸣:用文学的力量感知实实在在
- ·半个世纪的中国研究——访澳大利亚
- ·索尼娅·布雷思勒与她“中国模式”
- ·翻译牵动文学命脉 ——访韩国著名翻
- ·链接中国:在澳洲研究汉学
- ·深研儒佛之道——梅约翰教授访谈
- ·翻译与研究:站在中国文学研究的前
近期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与翁鸿鸣进行了一次线上对话。聚焦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翁鸿鸣分享他的创作与翻译经历,介绍...
马克林(Colin Mackerras)教授是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早年毕业于墨尔本大学,后获英国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澳大利亚国立...
人物简介 索尼娅布雷思勒(Sonia Bressler),法国作家,2005年毕业于巴黎第十二大学,获哲学与认识论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巴...
金泰成(김태성),韩国著名翻译家,韩国汉声文化硏究所所长。1959年出生于韩国首尔, 毕业于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 获文...
邓肯(Campbell Murray Duncan),新西兰汉学家和翻译家,曾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汉学系教授,现任《新西兰亚洲研究杂...
梅约翰(John Makeham) ,著名汉学家,现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拉伯筹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国哲学》(M...
伊维德(Wilt L.Idema),1944年出生于荷兰的达伦(Dalen),在荷兰莱顿大学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学。1968~1970年先后在日本札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