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Philosophy’s Hybrid Identity
Chinese Philosophy’s Hybrid Identity
Presented by John Makeham, La Trobe University
Seminar Room A, China in the World Building (188), Fellows Lane, ANU, Canberra
Thursday, 2 June, 2016, 4:00pm to 5:30pm
本文结构作为一种运动的概念考古学。第一部分描述了一个关键的概念结构,我认为是常见的第十二世纪的哲学家朱子的著作,六分之一世纪的中国佛教文本。我进一步建议,这种共享的概念结构是一个同源。与类似的结构,这是功能相似,但不共享共同的祖先的性格,同源结构的一个共同祖先的后代。
本文的第二部分旨在确定这一共同的祖先。我认为,这名祖先可以追溯到南中国佛教界的发展,在第五世纪后半期。这名祖先是非常混杂,一个佛教的肥沃的接合独特的产品构造来自印度和中国的传统。它的中国化或本土化方面是 体用 极性;其印度化方面是专用的 体用 极为车来表达内在超越的思想,与非条件和条件的具体参考。在信仰的 觉醒,这个祖先精选集中在中国佛教哲学的发展在唐、北宋时期的基因签名,并随后成为以后朱子成为新儒家形而上学的皇冠上的明珠。这种遗产继续在现代中国哲学的发展中不断发展。
梅约翰是拉特巴大学名誉教授在Anu人的中国研究中心主席及董事。教育在Anu人,他 曾在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台湾大学、阿得雷德大学举行学术职务,中国香港大学和Anu。他是一个收件人的Joseph Levenson奖 和特殊的中国图书奖, 是 院士,澳大利亚人文学院。他专门研究中国历史知识。他对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兴趣,近几年来,在前现代和现代儒家哲学的中国佛教思想的影响。
Anu人中国系列研讨会是由中国所支持,亚洲研究学院和太平洋和澳大利亚中国研究中心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在世界。
- ·意大利汉学家毕罗—— “我对汉字和
- ·浦安迪:透过评注理解中国古代思想
- ·三位知名外国汉学家:中国取得的成
- ·德国汉学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看
- ·剑桥大学汉学研究的见证人——访英
- ·从晏子到麦家,英国汉学家米欧敏如
- ·宇文所安:必须质问是否真的存在一
如果只闻其声,人们可能意识不到毕罗是外国人,他的普通话标准流畅,还夹杂着些许儿话音。他的名字“毕罗”则取自《庄...
浦安迪(Andrew H. Plaks),194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73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荣休...
相比于多数外国人,汉学家对新中国成立70年后的巨大发展有着更敏锐的观察与更深刻的体会——他们熟悉中国的语言与文化...
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已经提出了这种双赢的思想。从农耕社会来看,其中包含着一种成功的逻辑:如果一方邀请另一方进行农...
鲁惟一(MichaelLoewe,1922—),英国著名汉学家、秦汉史专家、剑桥大学荣休教授。他先后就读于剑桥珀斯中学、牛津大学莫...
米欧敏(Olivia Anna Rovsing Milburn,1976— ),英国汉学家、翻译家、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汉语教授。她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剑桥...
当前最著名的前现代文学研究学者宇文所安,现任哈佛大学James Bryant Conant大学讲座教授,历经四十多年的教职,于2018年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