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头条_国际汉学研究——汉学,汉学家,汉学研究,sinology,china studies
首页>>资讯头条>>

中澳文学论坛在北京举行

4月2日至3日,由中国作协主办的第二次“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论坛主题是“文学与包容”。在本次论坛上,徐小斌与布莱恩·卡斯特罗、莫言与J.M.库切、李洱与大卫·沃克、刘震云与尼古拉斯·周思、叶辛和伊沃·印迪克等中澳作家分别就“文学的传统与现代性”、“诺贝尔文学奖及其意义”、“文学的本土化与世界性”、“文化包容”、“文学体裁与阅读”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傅吾康的自传《为中国着迷》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的《费正清自传》中,涉及自己私人生活的笔墨甚少。德国汉学家傅吾康的自传《为中国着迷》与此不同,书中不仅记载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对于自己的私人生活记载颇多。这些内容不仅包括他在中国的工作、交游和生活情况,书中记录他自己的艳遇也颇多,虽未详述期间详情且一带而过,但似无遗漏。

丹麦汉学家正在翻译《金瓶梅》

日前,受河北省作家协会及著名画家铁扬的邀请,丹麦著名汉学家易德波女士到河北省进行文化访问。在4月22日下午由省作协举行的中外文学交流座谈会上,易德波透露,目前她正在翻译中国古典名著《金瓶梅》。

New Sinology 后汉学/後漢學

New Sinology is an academic approach and an intellectual disposition that is advocated by the Australian Centre on China in the World founded in 2010. It encourages a multifaceted understanding of China and the Sinophone world, one grounded in an ability to appreciate the living past in China’s present. First propounded by Geremie R. Barmé with the creation of China Heritage Quarterly in 2005, New Sinology is about:

芮效卫完译《金瓶梅》并于近日出版

芝加哥大学研究中国文学的荣誉退休教授芮效卫终于完成了对中国古典名著《金瓶梅》的全部翻译,近日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第五卷也是最后一卷,这也可看做是芮效卫为自己建立的一座不可泯灭的汉学丰碑。

“汉语书写与散文流变”学术研讨会举办

由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学会与北京语言大学汉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汉语书写与散文流变”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1月30日在北语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国内高校的众多古代散文研究名家,及韩国与日本的学者出席了会议。北语教授黄卓越主持了本次会议,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学会会长谭家健、韩国中国古代散文学会会长权锡焕在会议开场时做了主题演讲。

滚动新闻/Rolling news
推荐专题/Recommend special
学者访谈/Interview    更多>>
  • 【世界汉学讲坛】《关雎》英译探微:

    3月11日下午,著名美国汉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夏含夷( Edward L. Shaughnessy )主讲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