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刊发刘利理事长署名文章:构建以汉学为重要支撑的国际传播体系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cctss 时间:2023-07-25 16:10
7月21日、23日,《学习时报》及《学习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发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北京语言大学原校长、教授刘利署名文章——《构建以汉学为重要支撑的国际传播体系》,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汉学则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中外文明长期交流互鉴的宝贵结晶,汉学在发展过程中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发挥了独特作用。站在新的历史时期,汉学已拥有深厚的学术积累,更表现出深刻的现实关怀。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以汉学为重要支撑的国际传播体系、切实加强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汉学自诞生之日起,便担负着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汉学家们在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中留下了独特且深厚的历史印记,他们广博精深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交融互鉴,世界各国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也因此更为清晰、立体、真实。
在新的历史时期,汉学家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渠道。当今世界对中国的高度关注为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身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需要以汉学家为窗口,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以汉学家的多渠道发声和优秀学术成果为媒介,让世界客观准确地了解和认知中国;通过汉学家的译介、阐释和研究,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造福世界,最大程度发挥汉学家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积极作用。
以汉学为重要支撑构建国际传播体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明确汉学学科定位,加强汉学学科建设
汉学是世界理解中华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纽带。目前,汉学学科的发展已具备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充分的人才储备和全新的时代条件。随着汉学步入专业化学科建设的新征程,更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学科观念、不断推动学科发展。
首先,应明确汉学的学科定位、概念内涵、学术方法、研究方向等学科本体论相关问题,构建系统化、全面化的世界汉学与中国学理论体系。在汉学具体学术实践过程中,应深切关注研究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对诸如中华文化域外传播的轨迹和方式、中华文化在对象国语境中的存在状态和所处地位、不同国别在不同历史进程和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中国观等问题进行扎实且深入的研究。
其次,要积极开展汉学历史研究及个案研究,对汉学学科发展有一个整体把握。通过搜集、整理并分析各国历代汉学家的基础资料及其研究成果,厘清不同国别的汉学发展轨迹及特征,从而探寻世界汉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及规律。汉学具有“他山之玉”的特质,汉学家对中国的研究具有国际化视域和跨学科视角。因此,要充分利用汉学家们的各类优秀研究成果,加深对自身文明客观、准确、全面的认知,同时了解“他者”的学术传统、政治立场和研究特色,以促进中外学术的平等、深度对话。在汉学研究中,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使世界汉学研究的中心和话语权回归中国。
再次,需加强汉学学术资源积累和相关数据分析。对汉学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的采集及梳理,并有效借助大数据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整合及分析,创建并完善图、文、影像等多种形式的专题数据库,逐步建立和健全智库咨询与学术研究融合的汉学话语体系。
多措并举,深度挖掘汉学家资源力量
汉学家作为研究中华文化和中国国情的国际学者群体,不仅在学术上卓有成就,在其国家的对华政策咨询和社会宣传工作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因此,挖掘并利用好珍贵的汉学家资源,最大化发挥其在学术研究、智库支持、中国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建设的重要助推力。深度挖掘并充分利用汉学家相关资源力量需要多项措施并举。
首先,提供优质汉语教学,培养优秀汉学人才。语言既是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也是开展汉学研究的基础能力。北京语言大学是国际中文教育的起源地和重镇,建校60年来,已为世界189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3万名通晓汉语、熟识中华文化的国际人才,他们中的很多人如今已成长为自己国家的优秀汉学家。从学习汉语到研究汉学,既是个人学术兴趣的深入发展和科研能力的稳健提升,也是中华文化域外传播的进一步深化。
其次,调配跨界学科力量,深化汉学家对中华文化感知。让汉学家深入走进中华文化,从“讲述中国”逐步推进为“讲好中国”,应调配各界力量,加强汉学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国情的切身体验和深度感知。在中华经典著作的研读等学习形式外,还可通过汉学家研习营、“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等多种形式,让汉学学者在中国相关的参观体验和工作实践中深刻感悟中华文化底蕴,更好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以研究中华文明的外国学者视角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再次,联动汉学研究资源,深化汉学科研成果。新时代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汉学与中国学的学科功能,深入研究汉学家的优秀学术成果,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的研究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咨询研究。同时,对汉学相关学术成果进行追踪、分析和反馈,以帮助研究者和决策者更好地观察汉学学科的发展变化,发现汉学领域潜在现象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党和国家的外交事业和区域对外开放提供智力支持。
汉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建构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在汉学与中国学的学科特色和传播优势基础上,充分利用汉学家的学术背景和人脉资源,推动汉学家相关资源朝着立体性、鲜活性、前沿性方向发展,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创新汉学家沟通渠道,开展多方面深层次友好交流
得益于科技的飞速发展,汉学家们的沟通交流突破了以往时代的时空局限,可采取云端相会、现场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学术交往。利用先进的技术条件,拓宽并创新汉学家沟通渠道,是新时代构建以汉学为重要支撑的国际传播体系的必然选择。
首先,应激活全球汉学家网络,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为建立完善的世界汉学与中国文艺、出版、影视、文博等相关产业的对接机制提供行之有效的沟通渠道。在前期良好的汉学家资源积累的基础上,未来继续稳步推进汉学家各项工作,与各语种、各国别、各领域的汉学家保持定期性、专业性交流与合作。
其次,建立常态化学术交流机制,形成稳定学术交流模式。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汉学学术界的沟通交流被注入了新活力。通过创新、拓宽汉学家沟通渠道,加强汉学人才多方面、深层次的友好交流,推动不同国别及领域的汉学家之间、汉学家与汉学机构之间、汉学家与国内学者之间形成良好有效互动,以实现全球汉学家的数据共享、信息相通和学术交往,才能助力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行稳致远。
国家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保驾护航,汉学与中国学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新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汉学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应从多方面入手,不断加强高校人文学科建设,加大对汉学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保障、研究资金投入和研究项目支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各种方式鼓励汉学家对中华文化和中国国情进行正确、客观、深入的研究,助力优秀的汉学家研究成果在海外出版,向世界传播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时,也应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人文交流活动,汇聚各方力量,鼓励知华友华的汉学家与中国学术界、文化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对话、交流与资源融通、成果互鉴。
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汉学与中国学学科的长足发展为知识平台,以深度挖掘及充分利用汉学家资源为传播窗口,以拓宽及创新汉学家沟通渠道为现实路径,努力构建以汉学为重要支撑的国际传播体系,切实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原校长、教授)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3年7月21日第6版
滚动新闻/Rolling news
·从”龙“的翻译变化看中文外译新时代发展
·张西平|对话与反思:再论建立批评的中国
·分论坛精彩回顾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文献学
·汉学家李丽揭示波黑汉学新动向,世界汉学
·大道同行,埃及汉学家眼中的中埃合作未来
·《学习时报》刊发刘利理事长署名文章:构
·范军等 | 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战略意义
·美国简帛《老子》研究述评
·《兴隆场》的学术价值与伊莎白的中国情怀
·从中西文化关系的长期发展中寻求文化平衡
·作为研究对象与对话者的情感汉学
·美国汉学家莱尔的学术性翻译及其译者惯习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探索者——宇文所安的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走向均衡的文学图
·20世纪西方汉学界的《诗经》文化研究
·卫礼贤与《易经》研究
·关诗珮:王韬建构的形象工程?——“儒莲
·北美中西比较叙事学理论的建构 ——以浦
·石田干之助的东洋史研究
·新世纪以来海外中国学呈现新趋向
·从”龙“的翻译变化看中文外译新时代发展
·张西平|对话与反思:再论建立批评的中国
·分论坛精彩回顾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文献学
·汉学家李丽揭示波黑汉学新动向,世界汉学
·大道同行,埃及汉学家眼中的中埃合作未来
·《学习时报》刊发刘利理事长署名文章:构
·范军等 | 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战略意义
·美国简帛《老子》研究述评
·《兴隆场》的学术价值与伊莎白的中国情怀
·从中西文化关系的长期发展中寻求文化平衡
·作为研究对象与对话者的情感汉学
·美国汉学家莱尔的学术性翻译及其译者惯习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探索者——宇文所安的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走向均衡的文学图
·20世纪西方汉学界的《诗经》文化研究
·卫礼贤与《易经》研究
·关诗珮:王韬建构的形象工程?——“儒莲
·北美中西比较叙事学理论的建构 ——以浦
·石田干之助的东洋史研究
·新世纪以来海外中国学呈现新趋向
学者访谈/Interview 更多>>
- ·世界汉学讲坛 | 何广思教授解读中拉
- ·阿根廷何广思:超越西方范本才能获
- ·阿尤布: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
- ·黄卓越:早期中国的书写与汉学研究
- ·薪火永相传,著名汉学家马克林讲汉
- ·《人民日报》:《用翻译架起中葡文
- ·蔡宗齐(美国):开辟中国文化走向
11 月 22 日下午,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北京语言大学主办、世界汉学中心承办的世界汉学讲坛第九讲成功举办。本次讲坛由...
10 月 18 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
日前,由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牵头建设的土耳其汉学家理事会在青岛正式成立,土耳其汉学家理事会召集人、土耳其著...
摘要:该文原为作者2021年10月20日在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举办的一带一路汉学研究论坛上所做的现场演讲,对海外汉...
2023年6月7日下午,薪火永相传大师说汉学暨世界汉学讲坛第四讲成功举办。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
2023年02月0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7版刊登了《用翻译架起中葡文化交流的桥梁》一文。文章由新汉学计划海外高级中...
天下学问一家: 开辟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新路径 蔡宗齐 蔡宗齐(Zong-qiCai),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校区东亚语言文化系...